(2019年2月27日)
編制說明:本年度報告由永州市政務公開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內容包括:概述,主動公開,回應關切,政策解讀,制度建設,依申請公開,行政復議、訴訟和申訴,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等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附表十部分組成。本年度報告中所列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
一、概述
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是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湖南省行政程序》、《湖南省政府服務規(guī)定》及《湖南省政府網站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精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及效能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201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fā)〔2018〕23號)、《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湘政辦函〔2018〕66號)等文件要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工作制度,著力提升政務公開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工作實效。主要開展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重點領域加大主動公開力度。2018年,我市通過各級市政府網站作為第一平臺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其中,永州市市政府門戶網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5028條(市直部門信息公開平臺發(fā)布信息20216條、重點領域服務欄目更新5405條);縣區(qū)市政府網站(含部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3萬余條;市直部門網站主動公開政府信息約2.1萬條。根據(jù)國省有關文件精神,我市在各級市政府網站做好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專欄公開,市本級市政府網站共發(fā)布工作要點相關信息7165條,14個縣區(qū)(含永州經開區(qū)、管理區(qū))市政府網站共發(fā)布工作要點相關信息近2.3萬條。另外,我市各級各部門還通過實體(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社區(qū)便民中心、檔案館、圖書館、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網上政務服務、新媒體(微博、微信)等其他途徑主動公開政府信息近45萬條。
(二)著眼受眾需求提升政務公開實效。一是不斷拓寬公開渠道。充分發(fā)揮政府網站、政務中心、新聞媒體、政府公報、新聞發(fā)布會、市檔案館、市圖書館、政務微博、微信等信息公開平臺和載體的作用,以市政府門戶網站為主渠道,堅持實時發(fā)布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門的規(guī)范性文件、人大法規(guī)、政府規(guī)章、政府公報、政策解讀、最新公告、重要會議等政府信息,規(guī)范編制信息公開索引號,基本上將社會關注、百姓關心的政府信息納入主動公開范圍。二是推進網上辦事服務公開。全面推廣“互聯(lián)網+政務服務”,根據(jù)國家“互聯(lián)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建設指南要求和省里工作部署,按照“1357”總體思路推進全市“互聯(lián)網+政務服務”建設,“1”即一個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3”即構建全覆蓋、全流程、全時段的一體化平臺;“5”即推行“服務事項集成化、服務流程減量化、服務信息協(xié)同化、服務效能便捷化、服務條件均等化”五化服務;“7”即七個一,事項群眾辦事“一門進、一窗辦、一網通、一表填、一證交、一線詢、一鍵點”。目前,我市“互聯(lián)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已上線運行,并逐步實現(xiàn)了與各部門審批系統(tǒng)的對接,實現(xiàn)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公開。
(三)完善制度機制推動公開規(guī)范落實。一是嚴格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出臺后,我市各級各部門嚴格落實新條例各項規(guī)定,及時調整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做好銜接過渡工作。各級各部門均能對照新條例要求全面梳理應當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未公開的及時向社會公開。二是切實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審查工作。根據(jù)《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上級要求,我市積極穩(wěn)妥推進主動公開,及時準確回應社會關切,屬主動公開的信息及時發(fā)布,屬依申請公開的確保渠道通暢,有效保障了政務信息公開的安全性和時效性,使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真正做到制度化、常態(tài)化。三是全面推行政務公開清單目錄制度。按照上級通知要求,我市及時編制形成了重點領域政務公開清單,主要包括項目范圍和核心要素。項目范圍包括公開項目和子項等,核心要素包括信息名稱、公開內容、公開主體、公開時限、公開方式、公開依據(jù)等。
(四)加強學習培訓提升政務公開水平。按照《永州市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管理辦法》(永政辦發(fā)〔2016〕5號)的受理、辦理、答復辦理程序規(guī)定,我市對今年所有依申請公開信件進行規(guī)范辦理。4月上旬,我市組織召開全市政務公開政務服務電子政務暨“互聯(lián)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會;9月份組織召開全市政府網站工作培訓會,11個縣區(qū)及市直相關部門主管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府網站建設與管理的負責人及聯(lián)系員140余人參加了培訓,其中邀請了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就政府信息公開等相關工作進行了講課。
(五)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做好政策解讀回應。一是落實主要領導“第一解讀人”職責。認真落實解讀責任,堅持“誰起草、誰解讀”原則,將政策解讀與政策制定同步考慮、同步安排,各各級各部門主要領導堅持“第一解讀人”職責,通過文件、視頻、訪談等各種方式解讀重大政策,深入解讀政策背景、重點任務、后續(xù)工作考慮等,及時準確傳遞權威信息和政策意圖。2018年市政府門戶網站共開展在線訪談13期,其中視頻訪談3期,圖文訪談10期,主要要求各級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對涉及群眾關心的熱點領域問題進行解讀。二是邀請專家進行解讀。針對全市民生、重點工程和工作及市領導的重要決策,市委市政府邀請國省市行業(yè)系統(tǒng)的專家、高等院校的教授參加座談會進行研討,聽取專家意見,我市共發(fā)布專家評審信息31條。三是組織各種新聞發(fā)布會。年內,市委市政府新聞辦及公安、人社、住建、城管、工商、教育等單位通過不同渠道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組織相關新聞發(fā)布會33場。在市政府門戶網站“應急管理”全專欄發(fā)布市重大突發(fā)事件緊急處理的輿情信息29條。四是做好國省重要政策解讀信息轉載。永州市政府門戶網全年共轉載央網推薦欄目(國務院綜合要聞、常務會議及圖解)信息2306條,轉載省網轉載欄目(省政府常務會議及圖解)103條。
(六)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落實情況。
按照國辦發(fā)〔2018〕23號、湘政辦函〔2018〕66號等文件要求,10-11月,我市組織11個縣區(qū)著重做好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專欄公開,在市政府門戶網首頁建立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專欄(專欄鏈接:http://zt.yzcity.gov.cn/zwgkyd2018/index.shtml),該專欄設有公開解讀回應、政務公開平臺、政務公開制度化規(guī)范化3大欄目和57個子欄目,共7000余條信息。
1、公開解讀回應。涵蓋法治政府建設、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放管服”改革、穩(wěn)定市場預期及社會重大關切等五大方面內容。
2、政務公開平臺。我市政務公開平臺包括政府網站、兩微一端(微博、微信、APP客戶端)、12345熱線及政府公報四大板塊。
3、政務公開制度化規(guī)范化。我市政務公開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涉及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依申請公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試點、主動公開基本目錄制度及公共企事業(yè)單位信息公開等五大內容。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公開的主要內容。
公開的主要內容包括概況信息、工作動態(tài)、通知公告、規(guī)劃計劃、法規(guī)文件、政策解讀、統(tǒng)計信息、人事信息、政府事項信息、依法行政、網上政務服務及政務公開工作要點。
(二)公開形式。
1.互聯(lián)網。主要通過永州市政府網站(www.thebonuscode.net)首頁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發(fā)布。
2.公共查閱點。在永州市檔案館、永州市圖書館及縣(市)檔案館、圖書館等均設立了公共查閱點。2018年,市檔案館現(xiàn)行文件查閱服務系統(tǒng),網上可檢索的現(xiàn)行文件9832件。
3.政府公報。我市每年將永州政報(1-12期)進行公開。
4.新聞發(fā)布會。2018年,我市(含縣區(qū))參加或組織新聞發(fā)布會共53場,其中市主要領導參加國家新聞媒體答記者問或專訪4場,市主要領導和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省里舉辦新聞發(fā)布會3場,市本級組織新聞發(fā)布會33場,縣區(qū)組織新聞發(fā)布會18場。
5.其它渠道(含政務微博、微信、微門戶、“12345”公共服務熱線、廣場電子顯示屏、戶外廣告、公共服務場所的宣傳欄等)。全市各縣區(qū)、各部門積極通過政府網微博、部門微博向市民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4000多條。2018年,永州市政府新聞辦主辦的“永州發(fā)布”微信刊發(fā)383期共2516條,發(fā)布微博1400多條,微信粉絲數(shù)超過20萬,每日閱讀量約8萬。
三、回應關切及政策解讀情況
(一)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shù)(不同方式回應同一熱點或輿情計1次)。
1.主要通過政府網在線訪談、專題新聞發(fā)布會、永州電視臺等新聞媒體的問答;
2.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國省重點項目、基礎建設、民生工程的落實、進展、完成情況的相關信息向社會公開;
3.老百姓通過信訪部門進行上訪,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進行處理的結果匯總后進行公開發(fā)布。
全年共實現(xiàn)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數(shù)265件。
(二)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回應解讀的情況:
1.在線訪談次數(shù)。2018年,我市組織縣區(qū)及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開展嘉賓在線訪談28次(其中: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在線訪談13次)。
2.政策解讀稿件發(fā)布數(shù)。2018年,我市政策解讀稿件發(fā)布861件,其中市本級發(fā)布289件,縣區(qū)發(fā)布572件。
3.微博微信回應事件數(shù)。2018年,我市利用政務微博、微信回應公眾3580件,其中市本級平臺回應731件,縣區(qū)平臺回應2849件。
4.其他方式回應事件數(shù)。2018年,我市智慧永州綜合應用平臺共接收各類案件220385件,有效立案218465件,辦結217525件,有效辦結率為99.57%?!?2345”公共服務熱線24小時值守,基層和群眾訴求百分之百受理,百分之百辦理,百分之百反饋。
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8年,全市共收到依申請公開信件125件,其中,市本級49件,縣區(qū)76件,網上申請84件,當面申請6件,信函申請35件,按時回復125件,回復率100%,內容主要涉及國土、征地拆遷、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醫(yī)療教育等。
五、復議、訴訟和申訴情況
(一)行政復議案件情況
1、全市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審結情況。2018年,全市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新收復議案件355件,其中受理308件。全年應結案件數(shù)是386件(其中上期結轉31件),已審結303件(未包含不予受理的47件)。從已審結的案件來看,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147件,決定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49件,變更原具體行政行為5件,終止(含調解、和解)44件,駁回行政復議請求29件,責令履行11件,以其他方式結案18件。
2、市政府本級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審結情況。2018年市政府本級新收行政復議案件137件、受理97件。全年應結案件數(shù)是153件(含上期結轉16件),已審結94件(未包含不予受理的40件),未審結19件。從已審結的案件來看,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52件,撤銷(包括確認違法、責令履行、變更)25件,其他結案(包括調解和解、駁回復議申請、轉送等)17件。
(二)行政應訴案件情況
2018年,全市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不服行政機關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案件有396件(含上期結轉87件),一審已結案366件,未結案30件(市政府作被告的59件,一審已結案55件,未結案4件)。從一審判決的結果來看,判決具體行政行為合法(包括駁回訴訟請求、駁回賠償請求等)172件;判決具體行政行為違法(包括撤銷、變更、確認違法或無效、履行法定職責等)116件;一審裁定、調解78件。
六、政府信息公開的收費及減免情況
無。
七、機構建設和經費保障情況
市本級和縣區(qū)均成立了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確定了專人負責信息公開工作。安排了專項經費150萬元,其中市本級專項經費30萬元,縣區(qū)安排專項經費120萬元。
八、政府信息公開會議和培訓情況
2018年,市本級開展了政府信息公開及政府網站建設培訓會4次,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專欄專題會3次,政府網站集約化建設培訓會3次,共計10次,共培訓政府網站建設負責人、信息公開負責人和聯(lián)絡員600余人次;11個縣區(qū)開展了政府網站普查標準及系統(tǒng)操作技術培訓共15次,政府信息公開相關培訓共11次,共培訓政府網站建設、信息公開負責人和聯(lián)絡員共1500余人次。
九、存在問題及改進情況
目前,我市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政務公開骨干隊伍還沒有完全建立。個別單位領導對政務公開工作認識還不夠到位,基層負責政務公開工作人員多數(shù)為兼職人員,一些同志兼顧多項工作,導致疲于應付。二是政務公開的質量水平還不夠高。開展政策解讀形式比較單一,政府信息主動公開的范圍和內容仍需深化,重點領域的政府信息雖已按要求主動公開,但公開的范圍仍然不夠廣。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重點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大主動公開力度。著力提高各級各部門對政務公開工作的認識,加強對各級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檢查指導,強化《條例》要求和省、市有關通知的執(zhí)行力度。二是進一步提升政務公開質量。認真落實《條例》要求,進一步規(guī)范公開內容,配合放管服改革,規(guī)范受理格式文本和程序。及時開展政務公開工作督查,找準問題和責任單位,及時交待任務,定期檢查考核,嚴格考評辦法,堅持把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目標考核、政風行風評議和效能建設考核范圍。三是進一步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強化人員力量,指定專人負責,加強政務公開業(yè)務培訓,通過集中培訓、輪訓跟班學習、工作現(xiàn)場會、經驗交流會、調研考察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全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能力水平。